精养蟹池的水草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俗话说“蟹大小、多与少,看水草”, 由此可见,水草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河蟹的规格和产量,这是因为水草不仅是河蟹不可或缺的植物性饵料,并为河蟹的栖息、蜕壳、躲避敌害提供良好的场所,更重要的是水草在调节养殖塘水质、保持水质清新、改善水体溶氧状况上作用重大,然而目前许多养殖户由于管理不善造成水草存塘量过少、叶面发黄、根部腐烂等问题。本文将简要分析这些常见的水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供养殖者参考。
1.水草脏,叶面有泥主要是由一些无机悬浮颗
粒如泥沙等、饲料碎屑、死藻和粘滑类有机物等粘附在水草茎叶表面形成。一般出现在连绵阴雨季节,水体浑浊的池塘。这些附着物大大削弱了到达植物表面的光照和营养浓度,从而影响了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对沉水性水草的生长有着显著的影响,严重时可导致其生长停
滞死亡。因此,养殖者绝不能对水革上附着物掉以轻心,发现后及时处理,减少水草附着物对养殖生产的危害。
解决方法:第一步,抛洒“三效底改”来絮凝水体泥沙、饲料碎屑、死藻等悬浮颗粒,净化水质;第二步,泼洒“解毒益水爽”加生物有机肥,促进水草生长。
2.水草上长青苔主要是指水绵藻、刚毛藻、转板藻、双星藻等丝状藻类黏附在水草茎叶上并大量繁殖。这种情况近年来在河蟹主养区如江苏、湖北洪湖、安徽无为等地方非常普遍,其危害表现在:① 青苔大量生长吸收了池塘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使有益藻类如硅藻、绿藻等无法正常生长;②丝状藻类裹在水草的表面,使水草不能正常生长呈现逐渐萎缩衰亡现象;⑧ 青苔死亡后,尸体腐烂会使水质恶化。
解决方法: 当发现青苔滋生时(一般出现在5月份左右),应及时使用“真纤光” ,能得到有效控制;如果青苔已经大量生长,亦可泼洒“真纤光”,2~3天后,青苔发黄,与水草分离且浮在水面,及时捞出即可。需要说明的是该产品不伤水草,套养花白鲢的池塘应将药
品稀释2000倍后使用。
3.水草虫害特别是黄梅季节,是各种病虫繁殖的旺盛期。细心的养殖户傍晚或者早晨可以看到飞蛾扑向水面产卵于水草上,孵化成幼虫,被两片叶片包裹, 白天倦缩于叶中,晚上出来吃草,叶片先被吃完,然后茎断,漂浮于下风处。一旦发生虫害,3~4天整塘水草都
难以幸免。
解决方法:以往养殖户使用阿维菌素溶液杀虫,但效果往往不理想。最近开发出的新型纳米级微乳剂——“伊微乳”, 由于其超强的渗透力和高活性杀虫因子,实践用来杀灭此类虫子效果很好,每瓶使用3亩,2~3天后害虫死亡,并且绿色环保,不影响河蟹生长。4.水草老化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 由于水体中肥料营养供应不足,水质不清爽, 因而造成污物附着水草,叶子发黄,草头贴于水面上经太阳曝晒,从而停止生长,严重的出现水草(主要是伊乐藻)下沉、腐烂。因此败坏水质、底质。
解决方法:① 对于生长停滞的水草进行“打头”处理,打头后的水草置于蟹沟中给河蟹摄食;② 生长过密的水草,要进行“打路”处理,一般每隔5~6米打一条宽2米的行道,以加强上下水层对流;③经以上方法处理后,用“解毒益水爽”和磷酸二氢钙加水稀释后全池
泼洒,使水草重新生根、促长。
5.水草根部腐烂、霉变养殖过程中由于大量投饵或使用化肥、鸡粪等导致底部有机质过多,水草根部在池底受到硫化氢、氨、沼气等有害气体和有害菌侵蚀下极易腐烂、霉变,使整株水草枯萎、死亡。
解决方法:第一步先用“解毒益水爽”,全池泼洒用量l瓶3~4亩。同时内服大蒜素、肝肾康宁加泰利维每天1次,连续3~5天。防止河蟹误食此霉变水草中毒;第二步用“三效底改” (1包用3~4亩)加“底舒宁”(1包用2~3亩)改良底质,对已腐烂、霉变的水草进行氧化分解, 同时还能对有害气体及有害菌起到抑制、减少作用,从而保护健康水草根部。
6.河蟹夹草投饵不足、营养缺乏、饵料蛋白不够、底质恶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河蟹夹草。
解决方法: 由于水质的老化浑浊,水体中水草营养供应不足,河蟹如少量夹草属正常,此时,要根据蟹池的实际情7兄合理投放一定数量的螺蛳,有条件的尽量投放仔螺蛳, 并适当增加投料量; 同时全池泼洒“解毒益水爽”(1瓶用2~3亩)进行解毒。若河蟹大量夹草,那是河蟹饲料不足或者河蟹开始发病的征兆,应及时补充饵料或采取预防疾病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