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期
第一部分:小故事
相传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在江南的陆地上定居栖息,从事捕捞水产和农垦耕作,一代又一代含辛茹苦地创建出一个鱼米之乡。由于江南地势低洼,雨量充沛,经常易闹水灾。有时虽然丰收在望,可是,江湖河泊里却冒出了许多爱朝亮光爬行的甲壳虫,双螯八足,形状凶恶,闯进稻田俞吃谷粒,还用犀利的螯伤人。农民们试图捉住它们或是赶走它们,可是,反被这些壮实的大虫所伤,它们的脚尖刺破了人们的皮肤,两只大螯咬着死不放松,有些人被咬得全身多处出血溃烂而丧生。百姓吓得畏如虎狼,称这种虫为“夹人虫”。
后来,大禹到江南开河治水,派壮士巴解到水陆交错的阳澄湖区域督工,带领民工开挖海口河道。入夜,工棚口刚点起火堆,谁知火光引来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夹人虫”,一只只口吐泡沫象湖水汹涌而来。大家赶紧出来抵挡,工地上激起了一场人虫大战。不多时,夹人虫吐出的泡沫,直把火堆湮息,双方在黑暗中混战到东方发白,夹人虫早才纷纷退入水中。可是好多民工被夹伤的夹伤,夹死的夹死,血肉淋漓,惨不忍睹。
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着开河工程。巴解寻思良久,想出了一个办法,叫民工筑座土城,并在城边掘条很深的围沟,待等天晚城上升起火堆,围沟里灌进沸腾的开水。夹人虫席卷过来,就此纷纷跌入沸水沟里烫死。沟里虫的尸体越积越多,便用长挠钩起来,继续灌放开水作战。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堆积如山,发出一股引人开胃的鲜美香味。巴解闻着后,好奇地取过一只细看,把甲壳掰开来,一闻香味更浓。他想:味道喷香扑鼻,肉不知能不能吃?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牙齿轻轻嚼动,嘴里觉味道鲜透,比什么东西都好吃。巴解越吃越香,一下把一只夹人虫嚼到肚里,接连又吃一只。 大家见他吃得津津有味,胆子大的民工也跟着吃起来,无不大喜说:“大家来吃夹人虫,味道香极了!”于是,民工们都随手俯捡而食,把一大堆夹人虫全都消灭到肚子里。当地的百姓获悉后,也就纷纷捉拿夹人虫吃,又很快传遍四面八方。
从此,先民们都不怕夹人虫了,被人畏如猛兽的害人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把他当成勇士崇敬,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第二部分:池塘底质改良
近年来,河蟹的病害频频暴发,给河蟹养殖业造成了较大的危害。研究证明,河蟹的病害与蟹池的底质关系很大。因为河蟹是爬行动物,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底泥上度过的,池塘底质不仅对成蟹的色泽、鲜度会产生直接影响,而且许多蟹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的流行、发生都与藏污纳垢的底质有关联。
①、底质恶化的原因:
A、很多地方的水源有机质多,养殖水浓、浑、脏的现象普遍。同时池塘多年不清淤泥也是造成底臭的重要原因。
B、增氧设备不足:有些地方的蟹塘是沿用以前的鱼塘,池塘面积一般偏大,而且养殖模式也基本采用养鱼模式,增氧设备配置相对不足,所以很容易造成底质缺氧。
C、投饵量把握不准:由于受到成活率和养殖经验不足的制约,对投饵量把握不够准确,产生大量残饵,后者在池底分解好氧,造成底质恶化。
D、藻相不平衡:水过瘦时产氧能力差,导致水体缺氧。而过肥的水在天气变化或用药后容易导致水质老化,造成藻类大规模死亡并沉到池底,分解耗氧,造成底臭。如蓝绿藻等有害藻的大量繁殖,死亡后极易造成底臭。同时分解产生大量有毒有害物质。
E、水草腐烂:在管理不善时水草可能会发生大规模死亡,然后沉底腐烂,导致底部大量耗氧,有益菌分解能力受阻,使池底环境恶化。
F、用药不合理:过于频繁的使用消毒剂很容易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降低了有益菌的数量,从而破坏了其种群优势。使水的自净能力下降。或者过多的使用吸附型物质如沸石粉,使大量有害物质沉入到池底,不能及时分解。
②、预防池塘底质恶化的措施:
A、安装足够的增氧机,并合理利用。一般5亩塘装一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在增氧机安装的区域不能种植水草。除7月下旬和8月高温季节外,在晴天中午一定坚持每天开增氧机一个小时左右。这样促进水体循环,把上层溶氧充足的水带到底层,增加底层溶氧,有利于底部有机物分解,消除和防止氧债的形成。高温季节,表层水温高,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可能使得全池水温升高,对河蟹有影响,所以建议在上午8-9点开增氧机1小时。另外,在阴雨天或梅雨季节时每3天泼洒一次“粒粒氧”,其从池塘底部长时间放氧,可有效缓解和预防河蟹缺氧症状及池底恶化。
B、栽培水草:水草的栽培面积在50%-60%,可有效吸收池底的氮磷钾等养分,降低氨氮等有害物质的产生及耗氧的需求。具体栽培技术见水草栽植部分。
C、合理控制池底淤泥厚度。池塘淤泥一般控制在5-10厘米比较合适,太少了水草缺乏生长需要的肥料;太厚了,在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好时容易出现池底恶化。所以每年养殖结束时如果发现底泥超过10厘米以上,则需要吸掉部分淤泥。
D、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池塘中的有益菌是物质循环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们的作用就是分解池中死亡的水生动植物、粪便、残饵料等,使这些有机质变成矿物质,从而为水草和藻类生长提供所需的营养盐。有益菌分解池底有机质,促进物质循环,从而达到“水爽、草绿、底净”。认识和重视运用微生态制剂(有益菌)可以说是我国水产养殖一个跨越式的进步。但是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微生态制剂产品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造成效果不稳定,部分养殖户不相信微生态制剂调水的理念的不良后果。福斯特“水体解毒灵”根据蟹塘池底的有机质、溶氧等条件,筛选出了多种适合蟹池底生长繁殖的有益菌种,并经过多次试验优化了各菌种比例,有效分解池底有机质,加快蟹塘物质循环,使水草得到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营养,达到养草护草的效果。另外,定期使用还能培养有益藻类如硅藻等,抑制蓝藻有害藻类的生长,使水质呈现出嫩爽的颜色。
E、定期使用化学底改:现在市面上的化学底改以吸附剂、氧化剂为主。它们的作用有:吸收池塘有害物质,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氧化池底有机物,增加底部溶氧。与生物底改比较,化学底改的改底效果作用快、有效时间短。针对蟹塘种草的特点,福斯特“氧化底安”(晴雨两用型)在配方中除了含高能氧化物外,还增加了多种水草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在改底同时可以养草。根据试验发现,每10天轮替使用“氧化底安”或“粒粒氧”的池塘河蟹发病率极低、摄食量大,生长快、规格大,养殖户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F、定期估算河蟹的成活率,同时结合天气和河蟹的自身情况,灵活控制投饵量,投料一段时间后,观察投饵区检查蟹的摄食情况,避免投饵过量。
G、定期用“水体解毒灵”和“双效氨基酸营养母液”进行肥水和调水,使藻相达到最佳状态,防止水体过瘦或过肥。
H、合理使用消毒剂,在消毒时尽量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药物如福斯特“碘三氧”、“菌毒歼”,同时底改药物选用降解型底质改良剂如“氧化底安”,改良底质同时可杀灭池底厌氧有害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