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殖过程中,增氧这一环节其实被很多养殖户忽略,氧气是维持生命正常运转必不可少的,水体当中氧气则是以溶解的形式存在。
溶解氧跟空气里氧的分压、大气压、水温和水质有密切的关系,在20℃、100kPa下,纯水里大约溶解氧9mg/L。然而在养殖水体中有大量消耗水体溶氧的东西如:微生物、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化学反应、自然溢出等。大致可分为三种:生物耗氧、化学耗氧、超饱和溢出。
微生物的繁殖、分裂、消耗有机物的过程,养殖动物自然呼吸的过程,粪便残饵被微生物分解过程;植物在无光条件下的一切活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死亡藻类被微生物分解过程;动物的呼吸作用,粪便分解过程,死亡尸体分解;水体漂浮、悬浮、沉底的有机杂质碎屑分解;水体当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所消耗的;水中溶氧超饱和时溢出的,以上均是氧气自然消耗的途径。显而易见水体当中溶解氧的需求量是非常的大,简单来说,每消耗12g碳,就要伴随消耗掉32g的氧气。
同样在养殖过程中也经常听到有人会提到“氧债”这个词,就是底质水体缺氧,厌氧细菌大量繁殖导致底泥发黑发臭,在晒塘的时候黑泥充分与氧气接触,释放有毒有害气体,从而由黑转黄。其实每一份黑泥都希望变成黄泥,假设转化1份黑泥需要10份氧气,然而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底质水体的溶氧只有3份,没有办法变成黄泥,所以底泥整天黑这个脸,只因为水体欠了他7份氧气,这7份氧气就是“氧债”。“氧债”不只是存在于底质的黑泥,还存在于悬浮的絮状杂质和底部的絮状沉淀。可别小看这部分“氧债”,当昼夜温差大或下雨前低气压的时候,底水上翻,导致底部“氧债”直接向表层水体要“债”,瞬间反应掉水体中全部溶氧。使得水体大面积缺氧,这个时候养殖动物在水体中又是中毒又是缺氧,此时想救都救不过来。

由此可见溶氧在水体中是非常重要的。你糊弄他,他就能让你颗粒无收。
当然溶氧的自然补充也需要针对性的了解一下。水体当中浮游植物或者水草较多时,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光合作用会产生大量的氧气;当水体溶氧量低于氧气在水体中的溶解度时,在水面空气与水接触的地方就会有空气当中的氧气自然溶解到水中;增氧机、气泵、水泵冲水等都能起到增氧的效果(其原理是增大空气与水的接触面积);另外就是人工投撒的增氧产品。


除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外,其余的方式产生的氧气之和也只能是仅仅维持养殖动物在严重缺氧的情况下不至于死亡或者减少死亡,但对于缺氧造成的不可逆的损伤,一旦发生没有办法解决。所以说,在养殖过程中,要么是经常性肥水,通过肥水来保持水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要么就是不定期的投撒增氧产品和改底产品,不要等严重缺氧的时候再不知所措。
另外还需要明白一个道理,不是说等鱼虾浮头,螃蟹上岸了才要开增氧机或者才要投撒增氧药剂,实际上正常情况下,当水体中溶氧低于5mg/L时就要注意了,需要适当的补充氧气;水体溶氧低于3mg/L时部分老弱病残的养殖动物就开始出现细胞缺氧的情况了,虽然整个动物群体并没有发生明显异常,但体内部分细胞已经开始衰亡;当水体溶氧低于1.5mg/L时,明显的缺氧浮头的迹象开始产生,此时动物体内细胞组织出现不可逆的缺氧损伤,即使当后期溶氧重新回归高数值也不能挽回已经衰亡损伤的组织器官。当养殖动物长时间处在低溶氧的环境中时各大系统均会出现不良反应,身体伴随能量产生速度降低,营养吸收速度降低,营养吸收量降低,抵抗力降低,免疫系统能力降低,呼吸系统能力降低等诸多问题。
其实问题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这些只是基础的池塘养殖氧气消耗,下期我们再了解一些因为我们个人操作,导致的额外氧气消耗的问题,以及如何快速补充氧气,缓解或避免缺氧引发的浮头、泛塘等伤亡。
相信您了解之后能够帮助您在不同的养殖情况下正确的理解水体溶氧的重要性,不清楚的可以随时和我们交流哦,一对一服务帮助您正确使用每一种药、选择好的饲料,解决生产当中的种种问题。

欢迎联系我们

美女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