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小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条河流边,一只小螃蟹出生了。当时的它,只长有两只脚。面对这个新奇的世界,螃蟹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 它来到沙滩上,迈着两只小脚,走来走去,很是高兴。它遇到了一只乌龟,刚要和它打招呼,可乌龟却坏极了,伸出它的长脖子,一下就把螃蟹顶翻了。螃蟹爬起来去追乌龟,可它只有两只脚,怎么也追不上长着四只脚的乌龟。螃蟹气坏了,气喘吁吁地停在一棵树下休息。
这时,来了一只蜈蚣。螃蟹看到它全身竟然长满了脚,而且经过时,它的一只脚不小心碰了自己一下,就有毒汁刺来,让人受不了。螃蟹不干了,它再三乞求上帝多给它长几只脚。上帝说,我只能满足你的一次要求,你可要想清楚,不要后悔。螃蟹心想,“八”是大家喜欢的吉利数,自己就要八只脚吧,免得以后受别人欺负。上帝答应了它的要求。
第二天,一早醒来,螃蟹高兴地看到自己果真长出了八只脚。它太兴奋了,可它很快就沮丧地发现,自己竟然不会走路了。由于长的脚突然增多,当它往前走时,怎么也无法让那些脚协调一致地朝前行走,而是前后交叉在一起,像打架一般,引来了众多旁观者的嘲笑。这下,它后悔不已,可却无法改变眼前的一切。痛苦的螃蟹经过一段日子的苦苦探索,终于想出了办法:既然不能直着走,那就横着走吧。很快,横着走的螃蟹成了大家眼里不一样的风景。 可见,我们不要只想着羡慕别人的风景,而要对自己所拥有的感到满足;如果一旦面临无法改变的事实时,就要勇于面对,善于创新,这样才会有新出路。
第二部分:河蟹养殖关键控制技术
寄生虫疾病:
蟹奴病:
病因: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寄生,幼体扩散感染所致。蟹奴是在形态上高度特化了的寄生甲壳类,寄生在河蟹的腹部,吸收河蟹的体液作为营养物质。蟹奴体呈扁平圆形,似枣状,白色;1只蟹通常有几个到10几个蟹奴寄生。蟹种易感染蟹奴而得病,往往由引种而带入内陆池塘。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病蟹腹部的脐略显臃肿,揭开脐盖,可见2-5毫米,厚约1毫米的多个乳白色或白色或半透明的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不吃食,生长迟缓,脱壳困难,切肢再生能力丧失,性腺不发育,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蟹肉发臭,不能食用,俗称“臭笼蟹”。河蟹寄生蟹奴后,不能再蜕壳,一般不能长成商品规格。
防治:
1.在投放蟹种之前彻底清池,杀灭池内蟹奴幼虫。
2.严格检疫,剔除患病的幼蟹;
3.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可抑制蟹奴幼体数量。
4.定期(每7~10天)用氧化底安和爽水底净调养水质和底质,改善池塘养殖环境。
5.在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彻底更换池水,注入新水(盐度小于1‰),降低池水盐度,或把感染蟹奴的病蟹移到淡水中,可以控制蟹奴繁殖速度,减少蟹奴的发展扩散。
6.发病时按混杀灵每瓶4亩地全池泼洒。第二天用六控氧化底安全池抛洒。
纤毛虫病
病因:聚缩虫、累枝虫、单缩虫、钟形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在蟹塘有机物多,pH值较低,流水不畅的污浊水中生长繁殖,游泳体附在卵、幼体、蟹的体表、鳃、附肢上而发病。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纤毛虫常固着生长在河蟹体表各部位,呈棕色、黄绿色或灰黑色绒毛状,病蟹体表污物较多,蟹体消瘦,行动迟缓。呼吸困难,进食减少,常溜边不动,用手易抓到,手模体表和附肢有滑腻。剥开甲壳,鳃呈黄色或黑色且附着许多污物,说明鳃部受到侵袭,严重时,可堵塞进出水孔,使河蟹窒息死亡。
防治:
1.彻底清塘,改善养殖环境;
2.向池中注入新水,保持池水清新.
3.加强饲养管理,勤换水,投喂优质饲料,投饲量适宜,合理密养和混养;
4.用歼虫灵每袋1亩,全池泼洒.用后第二天先用解毒110进行解毒处理,再用硬壳宝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同时虾蟹蜕壳促生长素和肝胃散,每天两次,连用2~3天。
5.也可以采用促进蟹脱壳的方法来防止纤毛虫的危害,操作方法:每亩.米用解毒110用水浸泡后全池泼洒,第二天用氧化底安改良底质。同时内肝胃散,每天两次,连用2~3天。用这种方法安全无副作用。
黑鳃病(俗称“叹气病”):
症状:该病的主要特征为鳃部病变,蟹的鳃部颜色由红、棕色变成黄色、黑色或蓝色,或腮部肿胀,鳃丝上粘液增多,严重时鳃丝萎缩、糜烂和坏死等。病蟹行动缓慢,拒食,白天匍匐在池边不动,呼吸困难,呈叹气状,俗称“叹气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该病在7—9月份较易发生,主要危害成蟹。
病因与对策:
原因1:中毒性黑变。养殖水体受到化学物质的污染,特别是重金属离子,如铜、镉、汞、锰等,氨氮、亚硝酸盐浓度过高,pH值长期偏低,产生慢性中毒等引起黑变。
对策:经常检测水质,使用清洁水源,定期使用解毒110。
原因2:药物性黑变。由于使用药物不当造成,如高锰酸钾、硫酸铜用量过大,药物粘附于蟹鳃丝表面,损伤鳃丝,引起黑变。
对策: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或使用后加强换水,切勿超量使用,换水后及时用解毒110解毒,同时将肝胃散、虾蟹蜕壳促生长及拌料内服,连续拌喂3天。
原因3:营养性黑变。饲料中缺乏维生素C或维生素C含量不足,引起鳃丝黑变。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对策: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肝胃散。
原因4:环境性黑变,细菌、真菌(如弧菌、丝状菌)感染。水质、底质恶化,养殖水体淤泥、有机碎屑、残留饲料、粪便等有机污染物含量过高,粘附于蟹鳃丝,常伴有固着类纤毛虫,引起黑变。
对策:强化换水,抽除池底污泥,开启增氧机增氧,先用歼虫灵杀纤毛虫,第二天用菌毒歼消毒,隔天用解毒110解毒,隔一天再用水体解毒灵或水产专用益生素全池泼洒, 并结合内服肝胃散和清毒灵等药物防治。
原因5:应激性黑变:遇暴风雨或连续阴雨天,恶劣天气,引起强烈应激反应,蟹免疫力下降也会引起黑变。
对策:注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防应激工作:全池泼洒解读应激灵,并在饲料中添加肝胃散。
肺吸虫病
病因:由肺吸虫这种寄生虫引起。肺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一生有三个宿主:淡水螺是它的第一中间宿主,是肺吸虫尾蚴寄生的宿主;河蟹则是它的第二中间宿主,尾蚴侵入到河蟹体后,形成囊蚴。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蟹有了囊蚴后,行动迟缓,甚至死亡。人或狗、猫、猪等生食了带囊蚴的河蟹,囊蚴就会在其体内发育成肺吸韭!成虫进行有性繁殖,人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咳痰和咳血。
防治:
1.千万不要用动物粪便直接肥塘,也不要使用以动物粪便为原料做成的肥料进行肥水,卓越系列肥水产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精选原料,不含畜禽肥料,味香,可放心使用。
2.投放螺蛳需先消毒;
3.在投放幼蟹前严格清塘,杀灭塘内肺吸虫幼虫,通常所用药物有漂白粉、生石灰等;
4.经常检查蟹体,发现河蟹被肺吸虫寄生,立即将病蟹取出,并用混杀灵和氧化底安泼洒,消除病害。
藤壶病
病因:由藤壶足类寄生虫寄生在河蟹的背面引起。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在河蟹的背部附着有坚硬的蔓枝状生物。
防治:全池泼洒氧化底安(1包用2~3亩)。如少量河蟹患病,也可将其放在氧化底安或混杀灵浸浴20分钟杀灭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