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淳电台FM92.0和FM《福斯特养殖技术讲座》 第二十九期

第一部分:小故事

哪种酒搭配螃蟹是最健康的

在中国,自古以来便认为黄酒喝螃蟹同吃是绝妙的搭配。实际上,这种习惯并不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蟹虽然鲜美,但是本性属寒,多食容易伤及肠胃,而众所周知黄酒有活血暖胃的功效,性温和,因此历来被认为是食蟹时去除寒气的最佳选择。而且蟹肉的鲜甜喝黄酒的甘醇在口感上也极其和谐,几近完美。

在这金秋十月蟹肥之时,蒸一笼大闸蟹,再温上一壶黄酒,一口鲜蟹一口酒的吃法既饱了口福又不伤身体,值得推荐。

药酒VS螃蟹

用于泡制药酒的黄,白酒本身便有“通血脉,行药势,温肠胃,御风寒”等作用,已经是可以中和蟹本身寒气的佐食佳品。而药酒更是利用传统中医药理论,将酒喝药加以合理配置从而增加了效力的产物,比起黄,白酒来更能起到营养保健的功效。但是相对而言,用自己或药房泡制的药酒配蟹来吃,药材的味道可能冲淡甚至掩盖蟹肉的美味可谓是一种小小的遗憾。

白葡萄酒VS螃蟹

众所周知,在葡萄酒领域,海鲜的绝配常常是白葡萄酒,因为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有更强大的杀菌作用。西方人很早就发现,如果吃海鲜时喝白葡萄酒,便不易发生食物中毒,久而久之形成了吃海鲜配白葡萄酒的习惯。这个道理用在大闸蟹身上自然也行的通。白葡萄酒清爽的口味,也比较适合以鲜味为主的大闸蟹。试想一下,大闸蟹的些许甜味御白葡萄的果香交织在一起,将会产生出怎样迷人的一番美味。

啤酒VS螃蟹

由于啤酒的酒精含量适中,口感又极具亲和力,如今已成为不少人的心头之好。但是在这个螃蟹肥美的季节,喝啤酒却要“悠着点”。它和螃蟹可谓是一对冤家对头,碰到一起就容易出问题。因为这两种食品都含有高嘌呤,吃多了便可能引起通风,所以如果这个十月你没有办法抵抗螃蟹带来的诱惑的话,就只能远离啤酒了。

 

第二部分

河蟹养殖关键控制技术

 

中毒病

病因:池塘水质恶化,产生氨、硫化氢等大量有毒气体;清塘药物残渣、过高浓度用药、进水水源受农田农药(化肥)、工业废水污染、重金属超标中毒;投喂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饵料;水体中生物(如湖靛、甲藻、小三毛金藻)所产生的生物性毒素及其代谢产物等都可因起河蟹中毒。

症状:河蟹活动失常,背甲后缘与腹部交接处胀裂出现假性‘‘蜕壳”,或三角膜呈红黑泥性异色,鳃丝粘连呈水肿状,或河蟹的腹脐张开下垂,肢体僵硬,步足撑起或与头胸甲离异而死亡。死亡肢体僵硬、拱起,腹脐离开,胸板下垂,鳃及肝脏明显变色。

防治:

1.清塘忌用有残毒药物,消毒清塘后第3天用解毒110降解残毒;

2.在河蟹苗种放养前,彻底清除池塘中过多的淤泥,只需保留15厘米厚的塘泥, 切记要用爽水底净和水体解毒灵进行生物净化,消除养殖隐患;

3.凡进水和换水,及时用解毒110。严格控制已受农药 (化肥)或其他工业废水污染过的水进入池内;

4.池中栽植水花生、聚草、风眼莲等有净化水质作用的水生植物,同时在进水沟渠也要种上有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

5.投喂营养全面,新鲜的饵料;

6.一旦发现上述症状,立即将解毒110(1袋2~3亩)全池泼洒,适当换水,同时将肝胃散和益肝宝拌料内服,每天2次,连喂3天。

 

软壳病:

病因:

1.投喂的饲料单一或饲料营养不全面,缺钙或钙、磷比例不平衡,或者饲料投喂量长期不足,这是蟹发生软壳病的主要原因。

2.使用某些杀虫剂不当,直接导致产生软壳病。

3.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含量过高,中后期水质恶化。

症状:河蟹蜕壳后,长时间甲壳不变硬(超过33小时),用手捏,甲壳薄而软,壳与肉接近分离,有时壳下有积水,甲壳粗糙。病蟹不吃不动,易遭受敌害侵袭。

防治:

1.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切勿投喂霉变过期饲料。

2.全池泼洒硬壳宝(1包2亩.米),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多维。视蟹吃料具体情况,增加投喂数量。

3.适当排换水,定期施用水体解毒灵和水产专用益生素等微生物活菌制剂改善水质和底质,维持水体生态系统平衡。

4.合理种植水草,净化水质。养殖后期注意保养池底,防止蟹池底质恶化。

5.如使用杀虫剂和因重金属超标导致软壳病,应立即全池泼洒解毒110(1袋用2~3亩.米),并将肝胃散拌料内服,以排毒解毒。

 

蜕壳不遂病:

病因:1.蟹感染慢性疾病,进食减少,体质衰弱,脱壳时体力衰竭,导致死亡;2. 水质不良,底质恶化,池水长期处于低溶氧状况下,或夜间溶解氧偏低,水底有害物质含量过高,蟹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无力脱壳;3. 饲料缺钙或蟹体钙代谢出现障碍,造成脱壳困难。

症状: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或侧线板线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或只能蜕去部分旧壳,最终导致蟹死亡。

防治:

1.保持水质清新,水位适宜,环境安静。保持水草健康,以供河蟹蜕壳时隐蔽和附着;

2.定期用氧化底安健康全池泼洒,2天后水体解毒灵(粉剂),维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

3.严把饲料质量关,选择营养全面的优质饲料, 全池泼洒解毒110和硬壳宝(1瓶2亩.米),同时在饲料中添加肝胃散,如有条件可加强换水,增强蟹对钙磷的吸收能力。

 

蟹窒息症

病因:①一般河蟹养殖池要求池水溶氧量为5毫克/升,若低于2毫克,升则会发生缺氧窒息死亡。最常见的原因是不换水、无增氧设备和饲养密度超限;②池水中有机物过多(残食、烂草、淤泥、排泄物),即水过肥,导致微生物大量繁殖而耗氧及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①临床检查观察时,病初可见河蟹食欲降低,活动力下降,头不时浮出水面困难的呼吸;病后期不食、不动,浮于水面。最后窒息死亡,漂浮水面或沉底;②剖检时,单纯缺氧症尸体一般鳃部色泽不发黑,但会有细沙附着,不见其他病灶。③检测水中溶氧量,可以确诊。

防治:

1.立即全池泼洒解毒110(每包1~2亩),同时换新鲜水和撒解毒应激灵,同时清除池中过多的水生植物,特别是腐烂的植物。这项措施越早越快,越见效;

2.也可将爬到草上和上岸呼吸的蟹捞出,放入新鲜水池中饲养,以缓解病情;

3.有条件的养殖场,可进行池水溶氧量和生化需氧量的检测.以便于采取换水或清池消毒等措施,从根本上防止此病的发生。

4.放养密度始终是预防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之一。过密,可引发缺氧、外伤以及污染,使池水水质变坏,促使大量生物((藻类、微生物、寄生生物等)滋生。

 

河蟹综合症

病因:经查明是由于池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较高,以及弧菌感染引起的甲壳溃疡病。幼蟹至成蟹的各个阶段都可能染有此疾病。

症状:河蟹甲壳溃疡及重金属离子偏高综合症。

防治:先用解毒110(1瓶用2亩)全池泼洒,第二天泼洒氧化底安(1包用6亩),同时投肝胃散,每天2次,连喂3~5天)。

 

小结:

当养殖技术遭遇瓶颈,解决不了养殖危机的时候,回过头来看看养殖管理细节上有没有因疏忽而出的问题。但愿本文的观点对您有些启示,欢迎交流探讨并赐教,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养蟹亦如此。

 

Main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