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小故事
一只青蛙闲得没事干,便到螃蟹家去串门。螃蟹正闲得无聊,一见青蛙显得万分高兴,说:”老弟你来得正好,我正有件小小的事情要告诉你。”
青蛙说,”你老兄一向大事往小里说,别卖关子了,快说,发生了什么事?”
“昨天我碰上只老虎,螃蟹说,这个无知的家伙,他竟然让我给他让路!我是谁?你想我能干吗?于是我们便打了起来!”
“什么,什么?你跟老虎...打了起来?”本来青蛙的嘴就大,听了螃蟹的话,嘴一下张得能把自己吞下去。
“怎么,你不相信?”螃蟹一下显得很不高兴。
“不,不,是这件事本身太让我吃惊了。你继续说,结果怎么样?”
螃蟹用鼻子哼了一声说:”还用问吗?如果打赢的是老虎,今天我还能完好无损的坐在自己家里吗?”
青蛙一拍自己的脑门说:”哎呀,你老兄别生气!我太笨了,也让你老兄的伟大创举给惊锝目瞪口呆,所以问了句非常愚蠢的话。你快说说是怎么把老虎给打败的?”
“很简单,很简单,小事一桩。”螃蟹耸了耸肩说,”我用我的钳子钳住老虎的尾巴,将他扔到河里去喂鱼了!”
“痛快,痛快!”青蛙显出很高兴的样子,拍起手来。”这个霸道的家伙终于碰到对手了!”
听了青蛙的夸奖,螃蟹俨然成了个真正的英雄,两只大钳子不停地挥舞着。可青蛙突然话锋一转,说:”我有件为难的事有求于老兄,不单纯是闲着来串门的。”
螃蟹说:”什么为难的事啊?尽管说,没有我帮不上忙的。
青蛙说:”我在来的路上,也碰上一只老虎,他要吃掉我,幸亏我逃得快。”
“逃得快就好,你可打不过他!”螃蟹说。
“好什么?老虎说了,他要在我家门口等着我。你想,谁能不回家呢?”青蛙说。
螃蟹说:”这...”
“所以我来请你老兄,帮我把他赶跑!要不,就再把他扔到河里去喂鱼!
“哎呀,真不巧青蛙老弟!你来得怎么这么不巧?”螃蟹说完,摆动了一下自己的双钳,做出一脸痛苦的表情:”我昨天扔那只老虎的时候,把胳膊给扭伤了。你知道,他太沉了。
青蛙很失望:”我怎么这么倒霉!要是你老兄今天碰上老虎就好了!”
“不过不要紧,”螃蟹说,”你只要告诉老虎说,他要是不想被扔到河里去喂鱼,就赶快从你家门前滚开!你就说这话是螃蟹说的。”
“可是老兄,要是老虎不怕吹牛怎么办?”青蛙问。
第二部分:蟹池“水华”的危害及防控措施
河蟹养殖中后期由于残饵、粪便等污染极易引起“水华”现象的发生:当蓝藻门中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
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在浮游植物中占优势,使鱼塘水呈蓝绿色,俗称“铜绿水”,严重时在水面形成一层厚厚的蓝绿色“水华”,给养殖生产带来极严重的危害。具体表现为:大量微囊藻晚上进行呼吸作用,需要消耗大量溶氧并产生二氧化碳,容易造成缺氧窒息死蟹:微囊藻大量繁殖时水体pH值急剧上升,使鱼体内硫胺酶活性增加,造成鱼体缺乏维生素B。,导致神经系统失调,痉挛;同时由于微囊藻蛋白含量较高,藻体死亡后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氨氮、亚硝酸盐等对养殖水生动物有害物质的浓度升高,当这些有害物质含量较高时,会导致河蟹中毒死亡。
一
、“水华”发生的原因
1.蟹池有机质丰富。由于头年养殖结束后没有彻底清塘消毒、养殖前期培肥水质过度、投喂过量或方法不当造成饵料利用率低、水草腐烂没有及时捞出造成水体的污染等原因,导致蟹池有机质丰富。2.没有放养足够的服务型鱼类如花白鲢、鲴鱼等,造成池塘内环境食物链断裂,使微囊藻形成优势种群。3.微囊藻大量繁殖时,强烈的光合作用使得水体pH值迅速上升,而微囊藻在碱性水体(pH 8~9.5)中,水温28~32℃时繁殖最快,如此恶性循环,使得微囊藻最终占据绝对优势。
二、“水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1.控制蟹池有机质总量
(1)彻底清塘消毒。于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最好进行晒塘,放养前一周用75千克/亩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对于以前暴发过微囊藻的鱼塘,放养鱼种前应进行严格消毒,建议排水后用“扑草净”清塘(施药后搅动底泥效果更好),3天后再用生石灰清塘。进水后尽快施肥,培养有益藻类并占优势,抢占生态位,抑制微囊藻的繁殖;精养鱼塘定期换水,降低有机物含量。
(2)养殖前期适度培肥。水草栽种前适量施有机肥,每亩以100千克以下为宜,蟹苗下塘后可视水的肥度情况旎用肥水宝等速效追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3)投放螺蛳和栽种水草。螺蛳可以消耗腐殖质并作为河蟹天然饵料,一般3—4月投放螺蛳200千克/亩,养殖过程中可看情况及时补放。水草选用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适口性较好的品种,既可提供天然植物饵料、又可提供河蟹栖息隐蔽场所,栽种水草要采用前
保后控措施,河蟹放养前期要实行暂养,以保证水草充分分蘖生长,待水草生长旺盛后再将河蟹放入大塘中。5—6月当伊乐藻出现开花结籽时,要及时进行刈割处理或捞除老化水草,以防腐烂败坏水质。
(4)科学投喂。河蟹养殖投喂要坚持“中间青、两头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则,饲料品种、比例在一段时间内要保持相对稳定,投喂地点应以池边浅滩水下0.5~l米区域内为好,切忌因投喂数量、方法不当造成饵料浪费形成自身污染,增加蟹池内有机物含量。
(5)水源控制。最好要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时确保水质良好,上游没有“铜绿水”排出时方可进水。
2.合理放养 河蟹养殖一般亩放密度在600~1000只,另外一定要搭配放养一定数量的服务型鱼虾,其中包括放养一定数量的花白鲢、青虾以消耗水体中浮游生物,一般在头年冬天或初春亩放花白鲢鱼种150~200尾和0.5~1千克幼虾。另外,还可投放5O尾/亩的细鳞斜颁鲴鱼种,细鳞斜颌鲴属刮食性鱼类,又称“环保鱼”,主要以吸附在动植物、器物等表面的有机碎屑为食。5月底6月初放养一定数量的鳜鱼,因为在进水时不可避免地带进来野杂鱼鱼苗或鱼卵,放养鳜鱼既可清野除杂,有效降低饲料浪费和控制蟹池内种群数量,又可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一般亩放3~5厘米鳜鱼夏花20~3O尾。
3. “水华” 的治理 当水面开始有零星微囊藻集群时可用强氯精粉泼洒于集群处,泼洒量以不超过全池泼洒数量(0.2克/米。)的70%为宜。同时经常大量换水,降低水体肥度。
当水面微囊藻大量繁殖甚至水面微囊藻出现厚厚的一层,此时可采用先降低一定水位,然后用一定量的含氯%0N~o.3~0.5克/米3强氯精全池泼洒,以有效杀灭微囊藻,保持低水位l~2小时后立即加水稀释,以免河蟹应激反应造成死蟹。用药后2天当藻类尸体开始分解
时,要及时使用底可爽等底改剂有效降解藻类尸体分解产生的毒素,间隔1天再用水爽灵等改良水质的有益生物菌进行调水,使水体中藻相、菌群达到最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