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蟹苗种培育与生态养殖模式
河蟹苗种培育技术模式是为了解决河蟹养殖生产中优质蟹种紧缺的问题,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将河蟹大眼幼体强化培育成规格适宜的优质蟹种。河蟹大眼幼体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厂化育苗,二是沿海土池育苗,三是长江天然苗。目前最常用的是室外土池生态培育蟹苗。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模式按照池塘生态位原理和食物链原则,科学筛选、合理搭配放养品种与密度,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蟹池综合生产能力。该模式以河蟹为主,可根据池塘水质状况及池塘原初生产力,结合青虾、鳜鱼、翘嘴红鲌、异育银鲫、花白鲢等养殖品种各自的生物学特性,合理进行养殖品种的搭配,采取种草投螺、生物制剂调节水质等方法,配套微孔管道增氧技术,达到生态、优质、高产、高效的有机统一。
适宜区域:全省淡水养殖池塘。
2、小龙虾苗种繁育与生态养殖模式
根据小龙虾的生物学特性,采用土池繁育苗种等实用技术,通过有计划投放亲虾,专池繁育苗种、规模化生产等措施,确保养殖苗种的质量和数量要求。筛选出适合我省区域特点,具有可操作性强的商品虾养殖模式,主要有小龙虾池塘主养、池塘虾蟹混养、稻田养虾和圩滩地增养殖等模式,技术环节涉及苗种繁育、苗种放养、投饲管理、池水调控和病害防治等。
适宜区域:全省淡水池塘、稻田、圩滩地和低洼地。
3、青虾池塘主混养模式
青虾池塘主、混养技术模式是充分利用池塘生态位原理,通过采取“合理搭配品种、适时种草投螺、科学选料投喂、应用微孔增氧、坚持生态防病”等综合技术,优化了池塘养殖结构,提高了池塘养殖水体利用率,改善了池塘生态环境,解决了多年在池塘青虾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产量偏低、规格偏小、效益不高等问题。使池塘虾蟹混养预计亩产达到100~120公斤,其中商品青虾50~70公斤,150克以上规格河蟹50公斤,亩效益3000元以上。池塘双季商品虾预计亩产100~120公斤,100公斤级双季青虾养殖的亩效益在2500元左右,120公斤级的亩效益可达到3000元左右,实现了产量、品质、效益、环境的有机统一。池塘青虾主混养技术模式的建立,对于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具有示范推广价值。
适宜区域:全省淡水养殖池塘。
4、罗氏沼虾高效养殖模式
罗氏沼虾高效养殖模式技术要点主要包括早养、套养、轮养和轮捕上市等。根据罗氏沼虾的生物学特性,采取锅炉大棚增温培育幼虾、人工提高水温、延长罗氏沼虾的生长时间;同时采取分批放苗,分级培育幼虾的方式提高幼虾培育的成活率和规格;在幼虾培育和成虾养殖过程中注意调节水质,科学投饵,综合防病;对达到上市规格的虾及时轮捕,平衡池塘的载虾量,促进小虾生长,并达到均衡上市的目的。
适宜地区全省淡水养殖区域。
5、鳜鱼大规格鱼种培育与主混养模式
鳜鱼是以活鱼、虾为食的肉食性凶猛鱼类,生产中如果直接放养小规格鳜鱼种进行养殖,大多因养殖前期大小适口的饵料鱼配套供应较困难而造成养殖失败。而长途运输大规格鳜鱼苗种成活率较低,因此就地解决大规格鳜鱼苗种的生产供应,成为鳜鱼养殖生产中的一大关键。本模式在总结苏州吴江地区鳜鱼大规格鱼种培育与主混养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改善池塘设施条件、选择健康鳜鱼苗种、控制鳜鱼养殖密度、合理混养、水质调控、均衡投饵等技术措施,促进鳜鱼的健康养殖,降低鳜鱼的养殖风险,提升鳜鱼的产品品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适宜区域:全省淡水养殖区域。
6、黄颡鱼苗种培育与池塘主混养模式
目前黄颡鱼养殖逐步解决了大规格苗种规模化培育、成鱼养殖全价饲料、成鱼养殖水质控制、病害防治等技术,使黄颡鱼养殖已进入到规模化养殖阶段。黄颡鱼苗种培育与池塘主混养模式,通过高密度放养鱼苗,将水花培育成夏花鱼种,经分塘强化培育成大规格鱼种。成鱼养殖以池塘主养、混养为主要方式,亦可网箱养殖和池塘套养。主养和混养放养量大规格鱼种3000~5000尾,适当配养花白鲢以净化水质。混养可放养中华鳖、翘嘴鲌等价值高的品种。黄颡鱼亩产量宜控制在400~500公斤。网箱养殖宜在有条件的水域和天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方开展,套养可在常规鱼池、蟹虾池等中进行。本模式规范优化黄颡鱼养殖,达到优质高效养殖目标,对促进黄颡鱼养殖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适宜区域:全省淡水养殖区域。
7、泥鳅苗种培育与主养模式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运输方便等特点,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本模式对泥鳅苗种高密度培育和泥鳅池塘主养相关核心技术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其中,在泥鳅苗种高密度培育环节应认真做好池塘清整、施用基肥培肥水质工作;做好一日三次巡塘,培育前期防缺氧,后期防气泡病的发生;同时,苗种培育前期主要是培肥水质,增加天然饵料,后期须人工制作与投喂粉料。在泥鳅池塘主养过程中,须定期检查、修补防逃设施;定期施用水质生物制剂,做好水质管理;每日检查泥鳅吃食情况,防止饲料投喂过多。本模式预计成鳅产量为600-800公斤/亩。
适宜区域:全省淡水养殖区域。
8、中华鳖主混养高效模式
中华鳖养殖可分为池塘养殖、网围养殖、稻田养殖及大水体的增养殖。依据其放养密度可分为主养和混养,其放养密度可视池塘和水域的条件、饵料来源、饲养管理水平及养殖户的经济投入状况灵活掌握。主养一般亩放规格为150克左右的幼鳖200~300只,年底商品鳖的出池规格均可达500克以上;混养一般亩放规格150克左右的幼鳖50~100只,年底出池规格在750克左右。
适宜区域:全省淡水养殖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