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小故事
女娲补天后因神龟在补天中立下汗马功劳,满意答案 这还得从女娲补天说起,赐给神龟八只脚,于是神龟就变成鳌蟹,千万年来生活在洪泽湖,当洪水泛滥的时候,鳌蟹背着青泥帮大禹治水,几次大禹掉入水中,都被巨鳌驮起来,转危为安,为表彰鳌蟹的功劳,大禹决定给鳌蟹一个赏赐,
没想到鳌蟹说:“水患解决,但我愿意留在洪泽帮你治理这一方的水土和虾兵蟹将,但是你必须要给我一件神器,一来做为我功绩的奖励,二来可以用来镇压一方水怪,”
大禹大悦,便把自己常带在身边用于挖渠通水的“耜”(sì)赐于鳌蟹,鳌蟹把“耜”一下背到背上……此后一旦有水怪妖精出来兴风作浪,鳌蟹就驼着“耜”出来,镇妖驱魔,
日子久,“耜”慢慢长在鳌蟹的背上,与鳌蟹融为一体,从此以后洪泽这一方的湖里的螯蟹以及它的子子孙孙,身上都背着这个形似“h”的耜,世代成为水族的自豪——h,也成洪泽湖螃蟹特有的标识。
第二部分:问答
- 为什么目前不必采用早繁蟹苗当年养成成蟹上市?
近年来,长江流域的有些单位在2~3月份就进行河蟹人工育苗,培育仔蟹,目的是当年养成成蟹上市。但此法目前的弊病很多,主要是:
(1)投资大,成活率低。长江流域2~4月份进行仔蟹培育,必须放在室内加温水泥池或塑料大棚土池培育,不仅投资大,而且仔蟹在密集、低温条件下,病害多,生长慢,成活率低。
(2)当年养成成蟹不但规格小,经济价值低,而且进一步加剧了蟹苗的需要量。如蟹苗当年养成成蟹,其放养密度低,饵料要求高,但出塘规格一般均在100克以下,有部分甚至仅30~50克,它们均只发育到绿蟹阶段。其经济价值低,一旦这种小绿蟹下海产卵,将严重影响长江水系的种质资源。由于养殖周期由二年缩短为一年,蟹苗的年平均需要量就增加了一倍,蟹种的生产潜力没有充分发挥,等于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就被食用。
我们认为,只有当蟹苗供应数量充足,价格便宜,养殖设施良好,防止小绿蟹形成技术以及促进河蟹快速生长技术过关后,才能进行缩短养殖周期试验。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生产上还不宜采用早繁蟹苗当年养成成蟹。 - 如何根据幼蟹的生态要求,提高蟹种培育的成活率?
为防止池塘饲养的幼蟹自相残杀,防止产生懒蟹或小绿蟹,提高经济效益,在生产上池塘饲养幼蟹应遵循以下原则:
(1)提供一个无敌害、符合幼蟹生长要求的池塘环境 池塘要求浅水,清水,斜坡大,水草多。幼蟹要求清水、水草多、无敌害的环境(其池水溶氧高,幼蟹生长快),并喜欢在浅水处蜕壳。而池塘坡度大,水草多,幼蟹挖穴少,又为幼蟹过隐居生活提供了良好条件。
(2)根据蟹种生长期的密度,分级饲养 按个体增重情况,逐步稀疏生长期密度是提高成活率的技术关键之一。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水体、饵料,发挥蟹种的生长潜力,又防止了蟹种因密度过大而影响生长,影响成活率,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但蟹种在饲养阶段很难用捕捞的方法来稀疏密度,因此生产上可采用二级培育法。即将一个大池塘按一定比例一分为二,先用较高的密度在一级池中培育,待长到一定规格,再去掉防逃墙,开通蟹沟,加水,让蟹种自己爬进第二级培育池;至此,蟹种才在整个大池塘中生长。
(3)种养结合,建立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提高经济效益。池塘内单一饲养蟹种,其水体、饵料没有充分利用,而且养蟹池因大量投饵后,水质容易变肥并混浊,加之幼蟹因缺乏水生植物作为栖居和蜕壳的场所,不利于蟹种栖息、蜕壳和生长。而在蟹种池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如水稻、水蕹菜等)和养一些滤食性鱼类(如鲢、鳙鱼等),则可以做到蟹稻、蟹和水生蔬菜互生,蟹鱼混养。河蟹的粪便、残饵肥水,水生植物和滤食性鱼类可利用水中的营养盐类和浮游生物,不仅促进水生植物和鱼类生长,而且使池水转清,也有利于河蟹生长;同时,水生植物既可以为河蟹提供新鲜适口的植物性饲料,又为河蟹提供了栖居、蜕壳的良好环境。它们互利共存,形成一个水底、水中、水面结合的多元化的复合生态系统,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4)早期应以动物性饵料为主,促长促均匀,防止产生懒蟹;中、后期应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控制其生长,防止产生小绿蟹。 - 如何制备幼蟹人工饲料?
在幼蟹的饲养前期,为防止产生懒蟹,需用优质人工饵料促进其生长。配合饲料的配方为:
进口鱼粉25% 骨粉3%
发酵血粉15% 酵母粉2%
豆饼粉22% 矿物添加剂2%
棉仁饼粉10% 复合维生素0.1%
小麦麸11% 脱壳素0.1%
玉米粉9.8%
该配合饲料的粘合剂为田菁粉或化学浆糊,加入量为饲料总重量的1.5%。上述原料必须粉碎成细粉状,经40目矿筛筛出,用造粒机轧制成颗粒饲料,其粒径为2.5毫米,在水中可维持成形6小时。
家庭小规模生产可采用鲜杂鱼加食盐烧熟后去骨,搅拌成鱼糜,再加入麦粉(包括麸皮)拌匀,加适量水,用摇肉机或软颗粒饲料机轧成条状晒干备用。杂鱼、食盐、麦粉的比例为0.6:0.01:1。 - 如何提高一龄蟹种的成活率?
当一级池的蟹苗蜕3次壳,成为Ⅲ期仔蟹时,即可将仔蟹扩大到二级池中培养。其饲养目的是提高一龄蟹种(扣蟹)的成活率,保持规格均匀,防止产生小绿蟹。为此,必须采取以下技术关键:
(1)种植经济水生植物 二级池水边四周以及深沟可种植水蕹菜。水蕹菜4月中、下旬在陆上种子田内散播,待苗长至10cm~15cm时连根拔起,在池边贴水面种一圈(插入泥中),株距10cm。
二级池中间的台田种植水稻。水稻品种宜选择生育期较长、秸杆坚硬抗倒伏、抗病力强、产量高、品质好的稻种。水稻栽插后须做好稻田的水浆管理。水稻的栽种宜早不宜迟。
(2)掌握二级池仔蟹的放养时间,插秧需经20天后才能放养仔蟹,以防损伤秧苗。一般在7月上旬拆除一、二级池中间的临时防逃墙,并开挖蟹沟,使一、二级池相通,加水后,蟹苗便自动爬入二级池。
(3)适时混养青虾和鲢、鳙鱼夏花 在6月中下旬可混养青虾苗。放养密度池塘每亩为2万尾~3万尾,稻田则减半。通常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放养鲢、鳙鱼夏花,以滤食水中浮游生物,降低池水肥度,促进蟹种生长。根据池水肥度,每亩放养鲢、鳙鱼夏花100尾~150尾,其比例为5:1。
(4)促进蟹种集中同步蜕壳,保护软壳蟹 作为一个群体,河蟹在每个阶段蜕壳时间太长,容易造成自相残食,其成活率必然低。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缩短群体蜕壳时间。
(5)控制水质和水位 蟹种池的水质要保持清淅见底,透明度高。如水色呈绿色,则应及时调换新水。如池水过瘦,水生植物叶子呈黄色,则应施追肥,每次每亩施尿素和磷肥各7kg~10kg。在培育期间,池塘中的稻田水位前期须保持在5cm以上,后期保持10cm以上。蟹池中的稻田一般不搁田,如需搁田,往往采用白天放水搁田,夜间加水。
(6)加强日常管理 在管理上坚持做好”四查”、”四勤”、”四定”和”四防”工作。即:①四查。即查蟹种吃食情况、查水质、查生长、查防逃设备。特别是防逃设备,在大风、大雨时,应及时检查,发现问题,随时修理,保持设备完好。②四勤。即勤除杂草、勤巡塘、勤做清洁卫生工作、勤记录。③四定。即投饵要定质、定量、定时、定位。④四防。即防敌害生物侵袭、防水质恶化、防蟹种逃逸、防偷。
如何促进蟹种集中同步蜕壳,具体措施是什么?
具体方法可采取:①每次蜕壳来临前,可增投动物性饵料;或投添加蜕壳素的配合饲料。②蜕壳区与投饵区分开。通常投饵区设在座北向阳的北坡以及东坡和西坡,要求浅水,水草较少。而蜕壳区设在南坡。蜕壳区要求浅水、安静、水草多。③当发现个别河蟹蜕壳时,可在池塘内泼洒15mg/L的生石灰水,以增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促进蜕壳。④每天清晨巡塘,发现刚蜕壳的软壳蟹,可放入桶内暂养1h~2h,待其壳稍硬,并能爬动时,再放回池内。
- 如何运输幼蟹?
幼蟹运输必须掌握低温(5~10℃)、通气、潮湿和防止幼蟹活动四个技术关键。具体方法是先将待运幼蟹放在竹编的蟹笼内(或可密封的网箱内),置于河流或湖泊的微流水中,经4~6小时吊养,待其肠道粪便排空后,再将幼蟹放入浸湿的蒲包内,蟹背向上,一般每蒲包装幼蟹15公斤左右,然后扎紧,放入大小相同的竹筐内即可运输。在气温5~10℃时运输,只要保持通气、潮湿的环境,24小时不必开包查看,运输成活率均达95%以上。
三、案例分析
杀蓝藻案例
地点:双塔 用户姓名:赵师傅 联系电话:
一、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一)询问
1、池塘面积:15 2、水深:1.1 3、水源情况:差(大量蓝藻)
4、放养品种及放养模式:精养河蟹
5、养殖品种体质情况:良好 6、养殖动物摄食及活动情况:正常
7、池塘透明度:0.1米 8、池塘水色:池水浓绿
9、施肥情况:近期无
10、近期用药情况:一些底改、 增氧类产品
11、是否有出现养殖动物死亡?死亡量?症状?(无死亡)
(二)水质检测
1、PH值:8.8 2、氨氮:0.3 3、亚硝酸盐:0.05 4、硫化氢:0
5、水中悬浮物:很少
(三)镜检情况:
藻类结构:有大量蓝藻(微囊藻),其他藻类很少
二、问题分析:
首要问题:处理蓝藻
次要问题:调节水质
处理方案:
1、晴天的上午,全池泼洒福斯特藻虫灵8瓶,同时配合粒粒氧。
2、第二天,使用福斯特的解读110,5袋,降低蓝藻死亡后产生的蓝藻毒素。
3、第三天,用福斯特水体解毒灵4袋,分解水中过多的有机质,降低氨氮,同时可以抑制蓝藻的繁殖,使用福斯特强效底净进行改地。
三、处理后跟踪结果
用后第一天水中蓝藻就有所减少,到第三天水质清爽,恢复正常,经过再次镜检水中已无影响水质的微囊藻,水中以绿藻为主,有少量的隐藻,以及极少的颤藻,水质清爽稳定。
水中各项指标正常:PH值:8.2 2、氨氮:0.2 3、亚硝酸盐:0.01
2、养殖动物情况:正常
络合铜杀蓝藻的分析:
- 蓝藻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水中ph过高2.后期投喂过多,水中有机质过多。3.水中氮磷比例失调。
络合铜是铜和载体络合在一起,在水中它可以持续的释放出铜离子,具有持续的杀藻作用,同时络合铜里含有有机酸,可以降低水中的ph值,破坏适宜蓝藻生存的水环境。
- 络合铜含量组,且络合铜是缓慢持续释放铜离子,毒性自然很低。
使用时我们同时要注意:
如蟹塘发病或退壳时,要提醒他最好暂时不用或只在局部使用,使用的同时要配合粒粒氧,或氧化型底改。
要尽量让养殖户再刚起蓝藻时使用,因为蓝藻刚起来是数量不算太多,且杀死后产生的毒素不是很多,河蟹还是可以忍受的。要是有池中已经有大量蓝藻产生后,我们可以先在下风口局部泼洒,防止大量蓝藻全部死亡,而引起泛塘,可以在第二天再全池泼洒,以杀死全部的蓝藻。
选择气温不太高,天气正常时使用,气压低,缺氧,高温时提醒慎重使用,当水温超过30度时,使用后要观察河蟹的状况,如有看到螃蟹异常情况,可用可用解毒110配合强效底净和粒粒氧。